197 篇文章
  • 聚焦“六大特质”全面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任务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六大特质”是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六大特质”,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持系统、整体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16 25-02-14
  •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了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一系列重点任务。我们要聚焦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联动,积极探索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路径。

    17 25-02-13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纲要》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我们要围绕形成强大的民生保障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0 25-02-11
  •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我们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系统部署。我们要站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锻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认真落实《纲要》任务安排,不断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11 25-02-07
  • 教育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现阶段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愿景并不局限于农村经济发展,还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教育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五个振兴”的重要方式,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因此,要振兴乡村教育,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1 25-01-23
  • 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一重要论述启示我们,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实践的总结和概括,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对发展什么样生产力的精准把握和科学规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升。职业院校要明确类型定位,着眼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14 25-01-21